小阿拉公益推广委员会
小阿拉的名字来源于上海方言,”阿拉”是代表“我”或者“我们”的意思,听起来大气简单。小阿拉代表海派文化的人文精神。
小阿拉的形象中结合了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及白玉兰元素。东方明珠是上海的地标性建筑,白玉兰是上海的市花,两种元素相结合,与小阿拉的名字相呼应,体现了上海残疾人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小阿拉“诞生于由上海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主办的《2022年首届上海残疾人文创大赛》,作为唯一的金奖作品受到无数好评。上海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也必当拥有杰出公益的土壤。为此,我们在上海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的授权下,发起成立“小阿拉公益推广委员会”,汇聚爱心企业和人士的乐捐力量,专注上海残疾人的公益事业、发动宣传、亲身参与,激发并孕育乐善助残的公益精神。我们以往的杰出公益项目如下:
公募项目(一)
——
上海残疾大学生公益天使计划
虽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但在三享两益社会服务机构里,只要参加过公益天使计划的,那都是“娘家人”。为此,由公益主任周文佳带队,三享两益定期为已经就业的残障学生进行就业跟踪回访,认真听取心声,了解就业岗位情况、工作环境情况和劳动报酬情况等,并鼓励其珍惜工作岗位、尽心尽责做好工作。
如果不是耳朵里塞着戴着助听器,你很难想象,三享两益的公益部主任周文佳,这个思路敏捷、乐观开朗的女孩子,也是听障人士。由于一次高烧,年幼时的她被留在了无声世界里。但通过多年艰苦卓绝康复训练后,她终于在口语训练考核中获得一级荣誉证书。从小练习说话,再加上戴上助听器,她并不会手语。踏入大学校园后,她才和其他听障人士有所接触。刚开始他们之间的沟通交流成了最大的问题。几个听障同学愿意教她一些简单的手语,她也热心帮助同们解决了不少问题。
由于自身的原因,周文佳更能理解残障人士的一些诉求,她每次都会主动、积极地去了解残障人的困难和需求,并给予一些帮助。慢慢地,她逐渐萌生了“帮助有困难的残障人”的理想。毕业后,她加入为残障人服务的公益组织。此外,她也积极地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通过参加党校学习后,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她时刻以党员的身份和标准来要求督促自己,更加主动地为身边听障人士解决平时生活学习问题。
在三享两益,周文佳的工作就是在社会、企业、残障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帮助更多的残障人士找到心仪的工作。在各种公益大会上,也能看到她为全国500强企业大咖及知名企业的人力资源副总裁分享关于残障人就业社会公益活动,与企业共同探索新时代企业融合就业新模式的身影。听力障碍并不阻碍他们有积极的心,去热爱生活和工作。每个人都能成为公益的天使,让爱心传递,共筑残障人就业的美好。
公募项目(二)
——
爱上海·学手语
她,不会动听的语言,却在无声世界中悄悄传递着爱,近两年中制作手语视频200个,发表手语推文300篇,收获粉丝逾万!为的是让更多上海市民学会手语后,去关爱和帮助身边的听力残疾人。我们今天要讲述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普通的听障人,上海唯一一位视频“手语推广大使”——刘青。
为做手语视频常常晚十点后办公室熄灯
1987年秋天,扬州诞生了一位美女天使,却因为出生后出现意外,永远关上了她能听到美妙声音的那扇窗。刘青从小听不到声音,却丝毫没有动摇她坚强的学习信念,在南京读完高中、北京读完大学之后,她嫁到上海,成为魔都大家庭中的一员。
2020年,上海三享两益青年职业发展促进中心组织了一场残疾大学生招聘活动,刘青因为想找工作,参加了招聘活动,被该公益组织看中,加入“三享两益”团队。两年前,“三享两益”参与组织全市“爱上海·学手语”百家手语微课堂活动,刘青被分配负责视频制作、直播主播等工作,成为该活动唯一一位视频手语推广人。之后,她全身心投入到手语推广活动中。
她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每隔两天发布一个手语视频,内容为三天里发生的重要新闻,遇到的节气等的热词常用词。这些热词常用词,需要她在无数个发生在身边的事件中进行寻找并筛选,筛选之后拍成视频并进行剪辑。除了制作手语视频,她还担任直播主播,同时参与公益组织其它推广活动,工作量非常大,但她都默默工作并完成。为了按时发布手语视频,她办公室的灯常常要到晚上七八点之后,甚至十点以后才熄灭。
一次女儿得肺炎,刘青将其紧急送往医院,在女儿吊针过程中,她突然想到第二天要发布的手语视频还没完成,于是立即打开手机忙碌起来,挂在女儿病床上的吊针药水滴完了,她都没有发觉,依然在全神贯注地剪视频,一旁同时在吊针的病人家属及时提醒后,她才想起来,原来自己是在医院里为女儿看病。
视频“手语推广大使”粉丝逾万
据悉,刘青负责线上手语推广工作两年来,已经制作完成200个手语视频,发表推文300篇,同时完成直播50多场,收获粉丝逾万,发布的手语视频内容主要是日常基本生活用词。为此,她被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授予“手语推广大使”称号,也是这次推广活动唯一一位视频“手语推广大使”。
网友David是刘青忠实粉丝,她在学习手语后留言:两年里,她观看了所有刘青制作的手语视频,已经学会用手语与聋人进行日常交流。疫情爆发期间,她学会的手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一次她在爱心服务中,发现一位独居老年聋人躺在床上打着手势“呜呜哇哇”叫喊胃痛,于是立马将她送往医院进行救治,经过检查发现是胃穿孔,还好送医及时,避免了病情恶化和生命危险。
据刘青介绍,有好多位粉丝在收看了她制作的手语视频后,想邀请她到社区中教他们更多手语。获悉这一情况后,她都会推荐他们去周边的手语课堂学习手语。“近两年中,‘三享两益’已经在全市星巴克等门店,以及东航等窗口单位开设了101个线下手语课堂,在上海华旭双语学校、上海市民办上宝中学等20所中小学开设手语课,市民朋友如果需要,可以去那里学习手语。”
但她同时表示,如果需要,她和她的同事很愿意继续开展更多的线上线下手语活动,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更多市民学会手语,去关爱和帮助更多身边听力残疾人。
公募项目(三)
——
上海残疾人文创大赛
裘婷,80后,毕业于上海大学,从事幼教。2015年2月,一次意外事故让这位年轻的女孩下肢瘫痪,成为一名脊髓损伤患者,此后不得不与轮椅为伴。面对突如其来的意外,裘婷一度陷入心灰意冷,就连最喜爱的绘画都按下了“停止键”。
慢慢地,在父母的关怀和照顾下,裘婷从最初无法动弹到如今可以实现半自理,心态也开始变得积极,一次偶然的机会,更是让裘婷的伤后生活发生了大大的转折。她重新拿起画笔开始画画,相信自己的画画,会越画越好。2016年,她开始给小朋友上绘画课,也接一些绘画的工作。她作品类型有彩铅画、钢笔画、圆珠笔画、水彩画等,经过20余年的学习与探索,已经熟练掌握了多种绘画类型。这让她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价值,人生也有了新的方向,她也要发挥自己的特长,给社会带来更大价值。
裘婷从小就喜欢画画,记得幼儿园的时候,她参加绘画比赛得了一个奖,是什么奖不记得了,但是她记得清楚了自己的奖品是一个万花筒。她小时候特别喜欢这个万花筒,也可能就是这个奖品,让她爱上了绘画。从上海大学艺术类毕业以后,裘婷没有从事绘画的工作,因为喜欢孩子,成为了一名幼儿园老师。如果不是那场意外,可能仅仅把绘画当作一个爱好,但现在,绘画是她的情人,一个对她不离不弃,可以相伴终身的伴侣。没想到,绘画会在她的生命中扮演那么重要的角色。
裘婷有创作欲望的时候,除了画她喜欢的东西之外,就是画她的宝贝儿子,他马上就要去小学读书了。前段时间,他们幼儿园给他们做了一次军训。每个孩子都穿着迷彩服学着解放军叔叔走路、敬礼、举枪……她看到老师发的照片特别喜欢,看着自己的宝贝儿子穿着迷彩服的英姿顿时有了灵感。正巧,这次上海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等多方单位联合举办的“我心向党·同心圆梦”绘画比赛活动,主题是“我与党的故事”。于是,她积极参加绘画,并获得一等奖,受到现场及各界社会的关注。
从小到大,裘婷感受到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祖国日新月异,繁荣富强的变化,孩子们也在党的关怀下茁壮成长,所以她就有了创作这幅“童心向党跟党走”的油画作品。
在重启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外,裘婷也通过教小朋友画画,挣一些生活费,减轻父母的负担。她根据小朋友的实际绘画水平制定课程,在家里面授课。教学采取一对一或一对二,涵盖从小班到小学的年龄段。
募捐对象及标准
企业捐赠:1w元/起
个人(或家庭)捐赠:5000元/起
*所有募捐款项将用于以上三个公益项目,募捐渠道为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官方捐赠渠道
已加入小阿拉助残爱心联盟的成员